产品详情

  :单元化物流载具标准化建设是发展单元化物流,促进物流链各环节高效衔接,推动物流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关键举措。本文通过聚焦托盘、周转箱两类单元化物流载具标准化建设,梳理了我国单元化物流载具推广应用有关政策文件,对托盘和周转箱的标准化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不足做多元化的分析,最后提出了单元化物流载具的标准化发展建议。

  单元化物流载具作为承载物品的一种物流器具,可把各种物品组成一个便于储运的集装单元、作业单元、计量单元和数据单元,是发展单元化物流和促进物流链各环节高效运作的关键要素。

  以集装箱、托盘、周转箱为集装器具的单元化物流,是供应链中单元化物流的主要形态[1]。集装箱作为国际货物运输最重要的载体,其标准化工作远远走在托盘、周转箱前面,目前我国的集装箱标准已做到与国际接轨,并形成较为完备的标准体系[2]。相比而言,我国托盘、周转箱的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2007年《联运通用平托盘尺寸与公差》(GB/T 2934-2007)的发布实施从根本上促进了我国托盘规格的统一[3],自2012年开始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试点推广标准托盘、周转箱及其循环共用,进而有力推动了托盘与周转箱的标准化发展。

  本文聚焦托盘、周转箱两类单元化物流载具,对相应政策环境、载具标准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单元化物流载具标准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2012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开展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示范工程,建立托盘共用系统,搭建城市共同配送服务平台。2012至2014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在南京、武汉、厦门等22个城市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支持建立托盘共用循环系统,推广带板运输。

  2014年6月,国家标准委、商务部联合印发《关于快速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提出树立单元化理念,以托盘、周转箱、标准箱等为突破口,抓好商贸物流装备单元化标准制修订,带动上下游及横向各环节装备的衔接。

  2014年11月,商务部、国家标准委发布《关于印发〈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在快速消费品、农副产品、药品流通领域推广标准托盘及其循环共用;2016至2020年,商务部、财政部又先后开展了物流标准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城乡高效配送、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等国家试点工作,全力支持标准托盘(1200mm×1000mm)、周转箱(600mm×400mm模数系列)及其循环共用建设,取得了提效率、降费用、减损耗的良好效果。

  2018年,商务部等10部门发布《关于推广标准托盘发展单元化物流的意见》,从标准托盘推广应用切入,发展单元化物流,促进物流提质增效。

  2021年,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商贸物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指出探索构建开放式标准托盘、周转箱循环共用体系,推动托盘条码与商品条码、箱码、物流单元代码关联衔接。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物流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健全,标准化、集装化、单元化物流装载器具和包装基础模数大范围的应用”的目标,加快标准化物流周转箱推广应用,推动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建设。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推广集约智慧绿色物流发展新模式,推广绿色包装技术和物流标准化器具循环共用。

  托盘是物流中最基础的集装单元和搬运器具,大范围的应用于生产、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被称为“活动的地面”“移动的货台”。所谓标准托盘,根据 GB/T 2934-2007《联运通用平托盘 主要尺寸及公差》的规定,标准托盘平面尺寸包括两种:1200mm×1000mm和1100mm×1100mm,其中1200mm×1000mm为优先推荐尺寸[4]。

  目前,托盘已在我国生产和流通领域得到普遍应用,托盘标准化率慢慢地提高,不过市场上依然充斥着大量非标托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的数据统计,2022年全国托盘保有量约为17亿片,循环共用托盘池总量超过3750万片[5],托盘标准化率达到35%以上。

  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托盘通用基础标准、技术标准、信息标准及管理标准的托盘标准体系。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托盘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约40项,现行的行业标准34项,正在起草、审查及批准的国家标准计划7项。2023年,国家标准GB/T 3716-2023《托盘术语》修订发布,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445:2013《Pallets for materials handling—Vocabulary》,界定了托盘相关的通用术语,包括托盘部件、配件、尺寸及托盘使用等相关术语。作为行业基础标准,《托盘术语》国家标准的修订对于规范我国托盘行业用语,促进物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国际物流合作具备极其重大的意义。同时,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时根据行业规范的需要及国际标准的制定情况,提出GB/T 20077-2006《一次性托盘》、GB/T 15234-1994《塑料平托盘》等多项标准制修订计划(见表1),加强完善托盘标准体系。

  周转箱是指具有可重复、循环反复使用的小型箱式集装器。根据材质的不同,可分为木质周转箱、塑料周转箱、金属周转箱、纸周转箱及复合材料周转箱等,其中塑料周转箱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优的周转箱品种,我国现行的周转箱标准也都是针对塑料周转箱。

  根据行业专业的人介绍,20世纪80年代,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周转箱已逐渐标准化,能够匹配托盘等标准化物流载具,实现仓储运输的高效运作。相对而言,我国周转箱的标准化工作较滞后。目前,我国周转箱相关的现行国家、行业标准仅有12项,只涉及周转箱产品、编码与标识、循环共用管理及配套使用设备(清洗机)等标准,周转箱作业、服务等有关标准均为空白。据2022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中国生鲜筐应用调研报告》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周转箱保有量约为2亿个,周转箱的使用量和标准化率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以生鲜周转箱为例,我国生鲜周转箱的标准化率仅为4%,生鲜流通仍以一次性包装为主(占比82%),非标周转箱占比14%[6]。

  目前,周转箱相关的现行国家标准仅7项(见表2)。GB/T 43133.1-2023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O 18616-1:2016,对可重复使用塑料周转箱的通用要求做了规定,适合使用的范围较广,可为我们国家物流供应链中的可重复使用塑料箱的广泛运用以及标准化可回收运输系统提供重要技术支撑。GB/T 39907-2021、GB/T 40065-2021及GB/T 31150-2014分别适用于果蔬类周转箱和汽车零部件物流周转箱,适用性较强。然而,1995年发布的GB/T 5737-1995和GB/T 5738-1995两项标准很多技术内容已不足以满足社会行业发展的需要,亟须进行修订。其中,GB/T 5737-1995规定的食品箱外形的推荐尺寸现在已经没办法匹配我国标准托盘、物流车辆等标准化物流设备的最新发展要求;卫生性能规定“应符合GB 9687”,而GB 9687《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已于2017年废止;GB/T 5738-1995根据盛装瓶的容量及内装物分类确定的周转箱产品分类,但未考虑周转箱的外部尺寸,且仅适用于有内格的瓶酒、饮料箱。

  周转箱相关的现行行业标准共有5项(见表3)。其中,BB/T 0043-2007《塑料物流周转箱》作为包装行业标准,对我们国家物流周转箱的管理与规范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在此之前我国仅制定了GB/T 5737-1995《食品塑料周转箱》、GB/T 5738-1995《瓶装酒、饮料塑料周转箱》两项与周转箱相关的标准,直到2014年我国才制定了汽车零部件物流周转箱的国家标准(GB/T 31150-2014),2021年制定了果蔬周转箱、仓储塑料周转箱等有关标准。

  一方面,标准制修订工作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单元化物流载具的现行标准主要为产品技术标准,而载具的管理、作业、服务提供等相关标准欠缺,覆盖不够全面,未能形成完整的标准体系,不足以满足行业发展的标准化需求;标准修订更新工作有待加强,部分关键标准陈旧亟待修订,有关技术内容已不适应行业发展实际。

  另一方面,一些标准存在重编制、轻实施的问题,标准贯彻实施力度待加强,且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措施。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展试点推广标准化托盘、周转箱,但还有很多企业不了解,仍在接着使用一次性包装材料或非标物流载具。

  目前,很多企业的物流标准化意识还比较淡薄,对标准应用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企业原有管理模式的惯性,导致一些企业缺乏对标准化的关注和投入,标准化意识不强,在物流载具标准化实施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导致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性差,整体效率低。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对标准化物流载具的功能和优势了解不够,缺乏充分认知,从而大量选择一次性或非标载具,虽然单次的物流成本有所降低,但也会造成较高的损耗率,同时造成大量的社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此外,一些企业已经意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但受企业的基础设施、业务模式等影响,信息化、自动化程度不高,无法结合自己业务实现标准的落地实施,仍然不得不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

  目前,我国单元化物流载具的循环共用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够,服务网络有待完善。一方面,由于很多企业持有自购资产的思维惯性,认为“租不如买”,没有最大限度地考虑购置单元化物流载具后维修、管理、更新及闲置等方面的成本,导致缺乏参与载具循环共用体系建设的动力。另一方面,从事单元化物流载具相关服务的公司数较少且规模有限,未形成开放式的循环共用体系,服务能力与市场需求存在比较大差距。租赁、回收、清洗、维修等服务网点数量相对较少,服务网络不完善,不足以满足使用企业的需求,同时造成了载具租赁、回收、维修、返还的费用较高,给使用公司能够带来了较高的物流成本。

  标准化与信息化是物流业降本增效的“双翼”。推广标准化物流载具,发展单元化物流,是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物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信息化总体程度偏低,虽然部分企业建设了自有的信息系统,但数据库的字段、类型和长度都不一致,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严重影响了物流信息交换的顺畅程度,造成大量的时间、人力浪费和无效劳动。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公司对单元化物流载具的使用还停留在传统层面,基于数字化、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应用和管理较欠缺,导致物流信息无法实时、准确地共享和管理,降低了物流作业效率,单元化物流载具的使用优势没有正真获得充分发挥。

  建立和完善标准体系是单元化物流载具标准化建设的第一个任务。一是建议加强单元化物流载具有关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标准体系。加强单元化物流载具规格尺寸、质量、使用管理、运营服务及其循环共用等方面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充分的发挥标准引领支撑作用,积极推动有关标准的落地实施。二是加强标准化物流载具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加大重点标准培训宣贯,增强企业标准化意识;积极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鼓励企业购买或租赁标准物流载具,逐步淘汰非标载具,提高标准载具的社会保有量,促进相关配套设施的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在我国“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建议逐步加强标准载具租赁市场建设,鼓励规模大、实力强、运作模式成熟的租赁企业加快租赁网点布局,提升载具租赁、回收、清洗、维修等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时,加强物流行业内部以及与生产制造、销售、电商、信息等其他相关行业的协同发展和合作,一同推动大循环体系内的托盘、周转箱等单元化载具循环共用,探索建立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为保障、标准载具生产、服务、使用企业一同参与的循环共用大联盟,搭建开放式标准载具循环共用体系,做大“标准载具租赁池”,解决标准载具租赁还、取不便的难题,尽快形成区域循环乃至全国循环的良好格局,推进我国托盘、周转箱租赁市场全方位发展。

  推广应用标准化载具智能管理平台,应用GS1编码技术、RFID技术对标准载具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推动载具管理的实时化、可视化、可追溯,将集装单元、作业单元升级为信息单元、计量单元、商流单元、资金流单元,实现从物流起点到终点的一贯化运作,打造一“托”到底、一“箱”到底的运作模式,以标准载具单元作为链接上下游企业的业务的纽带,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新型智慧化供应链。

  引导和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加大对单元化物流载具研发技术和创新的投入,推动物流载具的升级换代。针对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加强载具的轻量化、智能化、环保化等方向的研究,通过研发轻便、耐用、环保新型材料和智能管理系统等,提升载具的性能和管理效率。

  标准化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关键环节,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加强单元化物流载具标准化建设,发展单元化物流是大势所趋,也是顺势而为。通过对托盘、周转箱两类单元化物流载具标准化现状和问题做多元化的分析,目前我国托盘和周转箱标准化水平总体偏低,其标准化工作任重而道远,建议强化标准引领作用,提高单元化物流载具的标准化率,加强GS1编码技术、5G等信息技术与单元化物流载具的融合发展,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物流载具循环共用体系,从而推动物流链各环节高效衔接,助力物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2] 邱振涛,曹逸风,尹金刚等.疫情形势下集装箱标准化的应用研究[C]/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标准化年度优秀论文(2022)论文集.山东国家标准技术

  [4] 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运通用平托盘 主要尺寸及公差:GB/T 2934—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51岁林有慧苦尽甘来,晒一家三口回应催生,看来小S早已知内情

  绿军拒20分逆转横扫掘金:约基奇20+14+9手臂出血 双探花38+16+15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冲着老大的颜值生了老二,冲着老二的颜值生了老三,网友:没翻车,一个比一个美

  小孩姐向妈妈提出疑问,为什么弟弟的睫毛长长的?网友:天生的非常滴有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