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定制智能眼镜查验进口危险化学品;在“电子身份证”“云眼查”应用场景下,货物等待查验时间至少节省50%……眼下,一系列科技成果正“大显身手”,为大连海关提升监管效能赋能。通过科学技术创新、优化海关监管服务等举措,大连海关正为创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贸易繁荣发展提供生动案例。
国庆假期前,在大连自贸片区的海关查验场地,大连海关所属金普海关正在运用“危感知”数智监管新模式查验一批进口危险化学品。佩戴定制智能眼镜的海关关员,快速完成单证核对等一系列监管流程,确保这批货物能及时通关并投入企业生产。
“危感知”数智监管新模式,是通过运用AR眼镜等辅助执法工具,智能提取危险品及其包装标签标识,同时准确识别对应报关单、安全数据单等关键要素,并与后台数据库作对比研判,以此来实现安全要素智能审核、自动预警等功能,为执法关员提供便捷、权威、高效的技术上的支持。这一模式对纸质单证识别准确率超98%,图像标签识别准确率超85%,已成为促进危险化学品高效通关、全方面提升监管效能的“数智关员”。
另一边,在位于大连自贸片区的大连普冷獐子岛冷链物流有限公司仓库内,大连海关所属大窑湾海关的关员正在使用终端设备对一批进口货物的标签扫描。“嘟”一声,货物品名、重量、产地、性质、仓储货位等信息随即显现在终端设备的屏上。
为提升监管效能,大窑湾海关创新推出了“物联网+分类监管”新模式,让每一件货物都有自己的“电子身份证”。该模式依托物联网技术,通过“仓库管理系统(WMS)+远程监控+手持终端”的方式,对仓储货物实行电子身份管理,非保税货物与保税货物互转时,不再需要反复移库,只需更新货物的电子信息,就可以完成身份转变。
“海关推出的新监督管理模式,大幅度的提高了公司仓库的利用率和周转率,每年能节省移库成本200余万元。”企业副总经理王凯说。
此外,大连海关还集成AR虚拟现实、5G、云存储等技术,推出“云眼查”智能执法作业模式,工作效率提升了3至5倍;推出“云处置”新模式,实现出口装船指令、进口放行指令等异常处置的线上办理、系统自动验核,企业单笔业务办理时间由平均4个小时缩短到3分钟……一系列基层获得感强、企业满意度高的标志性成果的应用,有力提升了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不仅如此,大连海关创新推出的“企业自检+逐批检验+抽查检验”锂电池循环使用包装箱出口检验模式,实现了对包装箱循环使用,一年时间就能为企业节省本金超4700万元。
近日,在大连泰星能源有限公司,金普海关正在对一批锂电池塑料周转箱复检,检查合格后的包装箱即可循环使用。
“我们是一家生产锂电池的新能源企业,由于锂电池属于危险货物,因此就需要使用专用的包装。以往,我们出口锂电池使用的是一次性塑料箱,单个塑料箱的采购成本超过200元,是同规格纸箱成本的20多倍,每批次锂电池出口仅包装箱费用就超过100万元。”企业业务经理藤黎红介绍,“海关推出新监督管理模式后,经检验合格的包装箱能循环使用了,这大幅度降低了我们的经营成本。”
大连海关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近年来,大连海关坚持将智慧海关建设、“智关强国”行动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推出了一系列首创性、集成性自贸创新举措。如创新“云签发”模式,实现了通关高效化、智能化、便利化;创新“数智筛”模式,通过应用AI、大数据等新技术方法,拓展海关税收风险防控的深度和广度。目前,这两项做法已对全国复制推广,为推动我们国家外贸体制改革和高水平开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