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商务局关于市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61号建议的答复函
您提出的《关于全力支持再生资源健康发展的建议》(第161号)收悉。您所提出的建议与我局正在推进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方向高度统一,感谢您对我市商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格外的重视您的建议,经与市财政局、市供销总社等部门一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格外的重视下,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了“以回收网络为基础,以分拣中心为枢纽,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以培育品牌为目标”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一)强化规划引领。编制《绍兴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2023-2035)》,从完善回收网络、提档分拣中心、推进数字应用、健全低值回收、促进两网融合、培育市场主体、加强信用建设等方面着力构建布局合理、服务到位、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合理设置分拣中心数量与类型,要求每个区、县(市)至少布局1个以上标准化分拣中心,城镇每1000户建设1个回收站点,截至今年6月,累计建成分拣中心10个、城镇有人值守回收站点899个。坚持政策引领,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按照“政府推动、属地负责、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属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用于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支持,每年保障资金达5000余万元,重点保障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在回收体系建设初期的正常运转。
(二)培育壮大主体。全市共培育再生资源回收龙头骨干企业11家,其中属于我市培育的本土企业6家,外来引进5家。在回收体系运行过程中,各区、县(市)结合本地特色优势,创新“互联网+”模式,充分的发挥再生资源线下、线上回收渠道作用,打造了“越回收”、“诸师傅回收”等线上回收品牌,实现网上预约、上门回收,推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支持回收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全链条业务信息平台和回收追溯系统。制定《绍兴市第三方生活垃圾再生资源回收合作企业绩效考核办法》,不定期组织并且开展专项督查并通报情况。
(三)大力整治秩序。牵头7部门建立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协同联动长效机制,创新举措建立问题发现交办(卫星遥感监测)和巡查督查工作机制。制定《绍兴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整治提升工作实施方案》和回收站点、分拣中心分类整治标准,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整治,合力破解行业领域的明显问题。重点对违法违规用地、无证无照经营、环保不达标、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等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整改规范一批、引导提升一批”原则,实现“三个一批”整治提升目标。
(一)深化体系建设。着力政策引导、企业培育、设备设施建设等方面,指导各区、县(市)根据人口规模、产业体系、消费习惯等因素,科学规划、合理地布局回收网点和分拣中心。以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为契机,深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网点和废旧产品回收网点“两网融合”,整合共享相关资源。顺应“互联网+回收”发展的新趋势,形成以个体回收站和社区回收点为基础,以分拣中心和回收企业为核心,以分拣加工为目的,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回收方式多元、重点品种回收率较高的回收体系。强化政策保障,推动低价值可回收物应收尽收。加强服务引导,助力回收企业与各类产废企业和产业集聚区的供需充分衔接。到2027年,全市计划建成7 处以上土地使用年数的限制至少10年的固定分拣中心,新增再生资源回收站点300个,加快形成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有绍兴特色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二)做大市场主体。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培育一批产业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技术装备新、回收网络全的再生资源回收龙头骨干企业,不断的提高回收行业整体素质。创新回收模式,深化市场化机制,推进回收企业“收、储、拣、运、销”一条龙作业全覆盖。指导各区、县(市)结合实际培育地方性再生资源回收龙头骨干企业,并引导支持地方龙头骨干企业跨区域合作,支持大型龙头骨干企业整合重组地方区域龙头骨干企业,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向规模化、连锁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三)强化整治提升。督促指导区、县(市)明显问题导向,坚持举一反三,迅速摸清底数、查找漏洞、立行立改。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协同联动监管工作机制,构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工作格局。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推进企业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广泛开展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达不到安全及环保标准的回收经营主体,凝聚部门合力、积极破解难题,推动整改工作落实见效。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提出更多的宝贵建议,帮助我局进一步做好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