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混运背后的两难:如何破解“不可能三角”的谜题?
一是油罐车司机生计之难,随着行业入局者增多、订单量下降、运费下滑,司机越来越难挣到钱了。如果按规范操作洗罐、蒸罐并专车专用,任意一个成本增加对司机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二是监管之难,目前散装食用油运输还缺乏强制执行的规范,哪怕加强监管也很难做到一车一查。而从更长期的角度,食品安全,归根到底,不是管出来的。
刚刚结束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公报中明确,必须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化和效益*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如果不能让司机赚钱,即使再强的监管也很难杜绝各种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装备委员会副会长、箱箱共用创始人兼CEO廖清新就表示,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行业应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唯有构建一个“既要让司机赚钱、又要让用户省钱、还要让行业绿色发展”的“黄金三角”,方能标本兼顾。
在食用油运输行业,通常有自有车队和外包用车两种形式。前者相对容易监测,但成本比较高;外包成本较低,但如果厂家监测不严,就有油罐混用风险。
《2022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四成的货车司机认为,回程只要不放空车,有货就拉。
因为如果采取专车专用的方案,对于长距离(尤其是超过300公里)的运输而言,空车回程基本意味着成本翻倍。
而司机也有自己的苦衷。据蓝鲸财经报道,洗罐费用一般在300-500元左右,如果使用效果更好的蒸罐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要上千元。
同时,现在业内车队普遍面临价低活少的情况,但开支高居不下。这使得司机面临“不清洗,省成本;清洗,亏本”的艰难抉择。
与此同时,目前国内的罐车清洗都是人工进入罐内进行清理洗涤,技术相对落后,清洁程度较低且依赖于个人是否负责任,蒸罐的成本高,使用概率就更低,清洗设施覆盖率低。
在国务院食安办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后,这个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一定是走向强监管、规范化的局面。因此,未来的食品安全监管,或许会向生产端、运输端、存储端前移。
油企降本增效、司机收入提高、监管行政成本降低,俨然形成了一个“不可能三角”。
当一个行业陷入“不可能三角”时,处理方法往往不是牺牲某一方的利益,而是换一种思路破局,让市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让行业可持续发展。
早在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2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物流高水平发展促进形成较为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提出要以深化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和物流降本增效专项行动为突破口,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创新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箱箱共用的“箱中袋”循环包装方案,走入了慢慢的变多企业的视野。
在2021年,箱箱共用就面向中国的散装液体行业推出了“蓝绿双循环”包装循环服务,具体包括:两种不一样的规格、不一样的颜色的可折叠的外箱、一次性的塑料内胆袋、智能安全监控系统和覆盖全国的循环服务网络,适配普通卡车。
一方面,该方案将外箱与内袋相分离,以绿循环为例,每一次用箱都会更换一条全新FDA级内胆袋,内胆袋按次更换,相当于每一次都是一次全新的“内罐”,不需要担心清洁卫生难题。
另一方面,在外箱识别层面,面向化学品场景使用蓝色面板的箱子,面向食品场景使用绿色面板的箱子,从而将化学品和食品包装进行硬隔离,最终实现了“送、装、返”全链路的“不串箱、不混用、安全卫生”等需求。
无论是有运输需求的客户还是监管部门,都一眼可识别运输介质,不需要再仔细甄别,降低了管理难度。
最重要的是,箱箱共用的方案,恰好能构建一个“既要让司机赚钱、又要让用户省钱、还要让行业绿色发展”的“黄金三角”。
而与传统罐车动辄10吨、20吨乃至30吨的最小容积不同,箱箱共用方案以“1吨”为单位,使用常规卡车进行灵活配货与装载,打破了传统罐车容积的限制和对专车的依赖,实现了按需配货、按需装载。
货物抵达目的地之后,因为车辆属于常规卡车,所以司机回程可就近装载非液体货物,免除了槽罐车配同类型液体货物或者空载的返程焦虑。
箱箱共用方案采用的一次性内胆袋和可折叠外箱、一次性FDA级别的塑料内胆袋,能有很大成效避免罐车清洗可能会产生的环境污染,还能更加进一步确保运输液体的安全和卫生。
此外,可折叠外箱结构让用户在空箱收纳时节约仓储空间,在回程物流中,依托箱箱共用覆盖的全国循环服务网络,可实现就近回箱。
第三,对监管而言,蓝绿颜色识别与“一箱一码”智能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大大降低管理难度。
蓝箱绿箱按场景区分,能从外观上直接避免混用、乱用。而“一箱一码”的数字化监管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从生产、运输到回收的全链条可追溯性,帮助全链条的各环节的参与者较快地断定所使用包装物是不是真的存在化学品与食品场景的混用风险。
当标准化、共享化的物流包装模式加入数字技术,全链条的堵点和卡点被打通,食用油运输行业的“不可能三角”找到了突破口。
业内人士表示,基于“箱中袋”的蓝绿双循环,突破了传统槽罐车“专罐专用、一趟一洗”的合规化监管难题。而且为物流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利润空间”,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了“降本”的技术方法,真正体现了绿色循环理念,具有多重效应。
未来,伴随这一解决方案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利于推动非危液体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知道,现代物流不仅关系到食品安全的基础,也是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产业,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作为全世界*的物流市场,中国的物流成本虽然不断下降,但依然处于相比来说较高的水平。
中国的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从2003年的21.4%,下降到2020年的14.7%,取得了巨大进步,却也遇到了明显的瓶颈。
2023年,这一比重仍停留在14.4%。三年时间,仅仅下降了0.3%。比起发达国家7%-10%的比例,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中国不断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进程,必然呼唤一批更先进、更创新、更高效的现代物流企业。
像箱箱共用这样兼具制造和服务属性,可提供安全、智能、低碳的物流包装解决方案的创新型企业,就非常有可能抓住风口,乘势而上,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变。
近日,2024年(第十四届)中国品牌力指数SM(C-BPI®)品牌排名和分析报告重磅发布。广药白云山旗下王老吉凉茶凭借在消费的人群体中极高的
2024年7月22日,ROG正式更新适用于ROG掌机系列的奥创智控中心SE 1 5版本,ROG掌机及全新发布的ROG掌机X均可实现升级。作为奥创智控中心SE
7月22日晚,华硕天选2024夏季新品发布会正式举行!天选官方及天选姬携手人气UP主@苏打baka,为天选粉丝及玩家带来了全新华硕天选Air 2024
在弘扬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与提升公众安全意识的双重背景下,近日,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会计学院礼学探微团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
不日前的AMD 2024 Tech DAY发布会上,AMD为大家带来了锐龙9000系列处理器的更多信息。得益于Zen 5架构,锐龙9000系列处理器拥有极致的
版权所有 本网本网商业快讯取消油车混运背后的两难:如何破解“不可能三角”的谜题?
一是油罐车司机生计之难,随着行业入局者增多、订单量下降、运费下滑,司机越来越难挣到钱了。如果按规范操作洗罐、蒸罐并专车专用,任意一个成本增加对司机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二是监管之难,目前散装食用油运输还缺乏强制执行的规范,哪怕加强监管也很难做到一车一查。而从更长期的角度,食品安全,归根到底,不是管出来的。
刚刚结束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公报中明确,必须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化和效益*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如果不能让司机赚钱,即使再强的监管也很难杜绝各种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装备委员会副会长、箱箱共用创始人兼CEO廖清新就表示,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行业应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唯有构建一个“既要让司机赚钱、又要让用户省钱、还要让行业绿色发展”的“黄金三角”,方能标本兼顾。
在食用油运输行业,通常有自有车队和外包用车两种形式。前者相对容易监测,但成本比较高;外包成本较低,但如果厂家监测不严,就有油罐混用风险。
《2022年货车司机从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四成的货车司机认为,回程只要不放空车,有货就拉。
因为如果采取专车专用的方案,对于长距离(尤其是超过300公里)的运输而言,空车回程基本意味着成本翻倍。
而司机也有自己的苦衷。据蓝鲸财经报道,洗罐费用一般在300-500元左右,如果使用效果更好的蒸罐技术,在大多数情况下要上千元。
同时,现在业内车队普遍面临价低活少的情况,但开支高居不下。这使得司机面临“不清洗,省成本;清洗,亏本”的艰难抉择。
与此同时,目前国内的罐车清洗都是人工进入罐内进行清理洗涤,技术相对落后,清洁程度较低且依赖于个人是否负责任,蒸罐的成本高,使用概率就更低,清洗设施覆盖率低。
在国务院食安办成立联合调查组,彻查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后,这个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一定是走向强监管、规范化的局面。因此,未来的食品安全监管,或许会向生产端、运输端、存储端前移。
油企降本增效、司机收入提高、监管行政成本降低,俨然形成了一个“不可能三角”。
当一个行业陷入“不可能三角”时,处理方法往往不是牺牲某一方的利益,而是换一种思路破局,让市场既“放得活”又“管得住”,让行业可持续发展。
早在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等2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物流高水平发展促进形成较为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提出要以深化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和物流降本增效专项行动为突破口,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创新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箱箱共用的“箱中袋”循环包装方案,走入了慢慢的变多企业的视野。
在2021年,箱箱共用就面向中国的散装液体行业推出了“蓝绿双循环”包装循环服务,具体包括:两种不一样的规格、不一样的颜色的可折叠的外箱、一次性的塑料内胆袋、智能安全监控系统和覆盖全国的循环服务网络,适配普通卡车。
一方面,该方案将外箱与内袋相分离,以绿循环为例,每一次用箱都会更换一条全新FDA级内胆袋,内胆袋按次更换,相当于每一次都是一次全新的“内罐”,不需要担心清洁卫生难题。
另一方面,在外箱识别层面,面向化学品场景使用蓝色面板的箱子,面向食品场景使用绿色面板的箱子,从而将化学品和食品包装进行硬隔离,最终实现了“送、装、返”全链路的“不串箱、不混用、安全卫生”等需求。
无论是有运输需求的客户还是监管部门,都一眼可识别运输介质,不需要再仔细甄别,降低了管理难度。
最重要的是,箱箱共用的方案,恰好能构建一个“既要让司机赚钱、又要让用户省钱、还要让行业绿色发展”的“黄金三角”。
而与传统罐车动辄10吨、20吨乃至30吨的最小容积不同,箱箱共用方案以“1吨”为单位,使用常规卡车进行灵活配货与装载,打破了传统罐车容积的限制和对专车的依赖,实现了按需配货、按需装载。
货物抵达目的地之后,因为车辆属于常规卡车,所以司机回程可就近装载非液体货物,免除了槽罐车配同类型液体货物或者空载的返程焦虑。
箱箱共用方案采用的一次性内胆袋和可折叠外箱、一次性FDA级别的塑料内胆袋,能有很大成效避免罐车清洗可能会产生的环境污染,还能更加进一步确保运输液体的安全和卫生。
此外,可折叠外箱结构让用户在空箱收纳时节约仓储空间,在回程物流中,依托箱箱共用覆盖的全国循环服务网络,可实现就近回箱。
第三,对监管而言,蓝绿颜色识别与“一箱一码”智能安全监控系统,可以大大降低管理难度。
蓝箱绿箱按场景区分,能从外观上直接避免混用、乱用。而“一箱一码”的数字化监管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从生产、运输到回收的全链条可追溯性,帮助全链条的各环节的参与者较快地断定所使用包装物是不是真的存在化学品与食品场景的混用风险。
当标准化、共享化的物流包装模式加入数字技术,全链条的堵点和卡点被打通,食用油运输行业的“不可能三角”找到了突破口。
业内人士表示,基于“箱中袋”的蓝绿双循环,突破了传统槽罐车“专罐专用、一趟一洗”的合规化监管难题。而且为物流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利润空间”,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了“降本”的技术方法,真正体现了绿色循环理念,具有多重效应。
未来,伴随这一解决方案的推广和应用,将有利于推动非危液体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知道,现代物流不仅关系到食品安全的基础,也是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产业,深刻影响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作为全世界*的物流市场,中国的物流成本虽然不断下降,但依然处于相比来说较高的水平。
中国的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从2003年的21.4%,下降到2020年的14.7%,取得了巨大进步,却也遇到了明显的瓶颈。
2023年,这一比重仍停留在14.4%。三年时间,仅仅下降了0.3%。比起发达国家7%-10%的比例,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中国不断推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进程,必然呼唤一批更先进、更创新、更高效的现代物流企业。
像箱箱共用这样兼具制造和服务属性,可提供安全、智能、低碳的物流包装解决方案的创新型企业,就非常有可能抓住风口,乘势而上,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