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遇 · 艺行|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团队赴台州市三门县浦坝港镇暑期社会实践
2024年8月9月上午9点,中国美术学院“鲜甜之旅”三门采风创作展暨农产品包装设计发布会于台州市三门县浦坝港镇鲜甜共富中心正式开幕。本次创作展和发布会围绕农文旅发展宏观战略,针对当地企业品牌建设和农产品推广的具体需求,集中展现了2024年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暑期社会实践的丰硕成果。中国美术学院和三门县的有关领导出席展览并听取包装设计的具体方案汇报,对中国美术学院服务地方基层需求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对实践的阶段性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在座谈中对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乡村美学经济,提出了宝贵建议和殷切期望。
党委书记金一斌,院办主任韩亮,团委书记徐增鎏,研究生处副处长黄斌斌,视觉传播学院副教授王昕,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师张浩光,设备和实验室管理中心教师李松冰,风景建筑研究院工程师蒋佩,以及视觉传播学院、文创中心、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学生。
县委常委王勇智,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舒军,团县委书记陈威屹,县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林日上,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县农业农村局党员委员、副局长沈建,浦坝港镇党委副书记蔡铭耿,浙江百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林鹏。
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方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打造中国美术学院“千村千生”品牌特色,践行“以乡土为学院”的艺术教育方法的理念, 2024年7月8日至14日,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王昕副教授带领14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奔赴山海之滨,来到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浦坝港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接三门名牌企业浙江百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发展需求。此外,浦坝港镇的观海村也是视觉传播学院研究生党支部全省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单位。
三门县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东北部沿海,东濒三门湾,海岸线长达两百多公里,浅海面积59万亩,滩涂面积21万亩,山海相依,美景优美,泥沙肥沃,物产丰饶,一年四季皆可“讨小海”。浅海的小海鲜种类众多,青蟹、蛏子、血蛤、小白虾、跳跳鱼、泥螺等,味道鲜美,享誉全国。三门是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被誉为“中国小海鲜之乡”。除此之外,三门还是著名的蜜桔、葡萄、甜瓜、西兰花等蔬果产地,种植培养面积广阔,滋味甘甜,和小海鲜一起共同铸就了“鲜甜三门”这张金名片,形成了浙东极具特色的滨海滩涂农耕文化。除了具有鲜甜的物产,三门也是一个充满历史人文气息的文化之城。三门石窗又叫“石漏窗”,是三门传统工艺文化的代表,广泛使用于三门湾传统砖木结构建筑中。三门石窗雕刻精美、图案丰富、寓意深刻,是三门湾历史背景和文化的缩影,承载了三门人民高超的石雕技艺以及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此外,三门县还有三门祭冬、讨小海、杨家板龙、花桥龙灯、上鲍木偶戏等非遗及众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古迹,都为今天的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素材。
尽管坐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但三门县的经济发展却在浙江省相对落后。一方面,产业体系单一,过于依赖于农业和渔业,工业基础相对薄弱,配套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二是基础设施落后,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三是人口规模较小,人才外流严重,难以形成稳定的规模化经济。此外,对文化资源的研究、开发、转化、利用工作不足,未能形成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品牌。中国美术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创意美学,参与三门文化和经济的建设,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美丽中国、传承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以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国家战略,同时也是当代高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价值导向,以及社会服务目标及创新实践平台。中国美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扎根乡土的实践,将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用创意美学带动乡村和基层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助力三农问题的解决,切实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为实现村民共富,推进农村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出力献计;同时,在社会服务的实践中感受生活、感悟文化、思索问题、检验学识,磨练和提升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和素质。鉴于以上宗旨,中国美术学院赴三门暑期社会实践以三门当地企业的实际的需求为出发点,重点打造“林诺百鲜”农产品品牌包装形象,以此融入跨学科的建设思路和方法,带动区域美学经济的普及和价值转化。
社会实践的意义在于解决地方基层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在实践活动的始终,实践团队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拒绝为实践而实践的,杜绝脱离实际需求的自娱自乐,规避“假、大、空、炫”的作秀,强调聚焦真实而具体的需求和问题,对症下药,注重实效;讲究处从“小”入手,见微知著,力求以小支点撬动大格局;追求文化理念的价值转化,探索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问题解决之道,致力打造乡村品牌美学的识别度和传播力。
阶段一:7月8日至14日,对三门小海鲜及蔬果产品以及地缘风情进行在地摄影、写生和艺术创作,以不同的视角和形式展现“鲜甜三门”的主题,并筹划在鲜甜共富中心举办题为“鲜甜之旅”的专题艺术展,长期面向大众开放,并适时更新、展示最新实践成果,搭建具有地标意义的校企交流窗口与合作平台。
阶段二:7月15日至8月15日,根据第一阶段创作的图形及素材,实践团队编辑概念和讲述品牌故事,整合应用于小海鲜及蔬果农产品包装设计中,推出6-10款包装设计的具体方案(含大众装和礼品装),同时配合企业对接制作打样工作,计划于中秋节和国庆期间分批次应用实施并推向市场。
阶段三:9月1日至12月30日,将地方农产品品牌包装作为实践课题植入中国美术学院课堂教学,与学科的研创活动紧密结合,丰富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拓展创作的覆盖面,策划相关的研学项目;同时,推荐以学生为主体的创业创新团队,与企业保持项目接洽,持续跟踪包装设计的修改、完善、制作、推广工作,以及企业品牌建设、景观改造、空间设计、活动策划等农文旅综合美学建设工程。
以上三个阶段形成相互衔接、彼此促进的生态闭环,构建起产学研一体化及思政教育的联动体系,并不断衍生出新的思路和业态,实现高校育人和地方建设的双向奔赴和价值共赢。
面对三门县美丽的自然景观、丰饶的农渔物产、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采风,并围绕当地农副产品品牌提升和包装设计需求,实地采样,多方走访,深入交流,提出建设策略和设计的具体方案。在短短的几日内,来自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设计、创新设计、文创设计、建筑规划设计、跨媒体艺术等不同专业的师生以自身专业视角切入当地生活,用快闪式的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对三门自然景观、文化传统、特产风物的真实见闻和感受,创作形式包括水彩、油画、速写、漫画、数码绘画、立体装置、剪纸、摄影等,完成了一个丰富而生动的在地小型艺术展“鲜甜之旅”,谨以此展致敬美丽的三门和热情好客的三门人民,助力三门实现共富,为“鲜甜三门”增添可盐可甜的新滋味。
实践团队回到杭州后,在前期调研、创作基础上,围绕浙江百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林诺百鲜”品牌包装设计需求,分成若干设计项目组,持续推进小海鲜及蔬果产品包装设计的具体方案。实践项目组通过线上会议,与指导老师王昕及林鹏董事长保持沟通,多次开会研讨方案,及时修正问题,使设计的具体方案得到持续的完善,得到林鹏董事长及当地领导的高度评价。对此,浙江百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百鲜农业”专项奖学金,用于鼓励参与此次社会实践并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团队,为学院和企业联名下的产学研深度合作探索了新的模式。
在三门县期间,中国美术学院党、团委领导及部分师生,会同当地政府、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代表,就美学助力乡村振兴的议题召开专题研讨会,深入分析了三门县振兴发展的有关问题,汇报并讨论暑期社会实践中的雕塑景观设计,色彩空间设计以及包装设计等诸多方案,并提出了未来三门发挥地缘及产业优势,开发建设农文旅项目的意见和愿景。领导师生一行还参观了位于浦坝港镇的浙江百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鲜甜共富中心,听取董事长林鹏介绍三门的农业发展状况,双方均对今后的深度合作提出了期望。在当地领导的陪同下,师生们还走访了木勺金滩、黄泥洞村、蛇蟠岛等自然人文景观,对三门的自然地貌、历史背景和文化、民俗风情加深了认识。
交流活动期间,师生们结合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程赴三门县城南8公里的亭旁镇,实地参观亭旁起义旧址并组织学习研讨。师生们瞻仰了亭旁起义纪念馆、纪念碑,参观了起义指挥部、苏维埃成立大会旧址,以及配套的爱国主义展览,加深了对三门革命历史的了解,对革命前辈的战斗和牺牲精神,师生们心怀崇敬之情,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三门,一座山海之城、鲜甜之城、文化之城、英雄之城,向世人展现了其独具魅力的时空立体维度,更展现出这座县城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的潜能。随着高校和地方社会实践的逐步深入,三门这颗东海明珠必将在创意美学的加持下,熠熠生辉,鲜甜可人,别有洞天!